2013年1月23日,H市某报纸的一条新闻,吸引了众多微博用户的关注。这篇刊登在 第三版第二条位置的新闻名为《距国家暗访组来H检查只有98天》,暗访的消息提前三个多月曝光,变成了通知,让网友大呼“这个暗访有水平”。
文中这样写道:“‘现在距离国家暗访组来H检査只有98天了,14个星期,我们要行动起 来、紧张起来。’昨日(22日),在创卫专班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四城同创7工作指挥部 副指挥长张家胜提出,在时间紧迫、任务繁复而艰巨的情况下,各专班小组要重视起来,密集行动起来,将创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1月23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看到,该报纸的电子版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条新闻的标题已悄然被马赛克屏蔽。而这又引发了网民围观。下午6点,记者看到该报纸已经删除了这个版面。
类似报道去年就已经引发争议。2012年5月24日,《南方农村报》报道了广东某县“三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下辖镇街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工作力度,掀起 “三打”行动工作高潮,迎接省、市组织的暗访组、媒体到县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对此,河南《大 河报》评论称,“暗访暗访,讲究的是悄悄地调查访问,如此大张旗鼓地热烈欢迎暗访组,正如网 友说的,这不是在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吗?”
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暗访变通知似乎已经成了各地政府的通行做法。在广州市某区的 政府网站上,记者就看到了《关于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暗访阶段工作的通知》。通知公 布于2012年8月10日,针对的是区属各中小学、托幼机构,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充 分运用多种宣传平台,提高师生对迎复审工作和健康防病知识的知晓率,努力营造‘全民动员、 人人参与’的‘迎国检’工作氛围,再掀一次迎复审宣传热潮”。而记者发现,类似的通知在数个 省市的政府网站上都能查询到。
既然选择了“暗访”,就应当做到悄无声息,不给下属部门任何针对性的准备。暗访的目 的,无非就是想在对方毫无准备的状态下,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作出最客观的评价。基层都掐 准暗访日期,提前近百天准备,“密集行动起来”应对“暗访”,那么还能看到什么真实的情况? 如此“暗访”意义何在?
创建卫生城市,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可是好经却被念歪了。不是老老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迎接检查、通过测评, 而是集中精力做表面文章,一切为了应付暗访,还将国家“暗访组”的“暗访日期”在报上堂而皇之公开,实在令公众反感。
“给定资料”中,H市某报纸刊登《距国家暗访组来H检查只有98天》一文引发了广泛的批评议论。假如你是该市相关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你工作组为了减轻此次事件的影响要发表一封公开信,请你结合“给定资料”内容,草拟这封公开信的主要内容,不必拘泥于格式 “给定资料4”中关于N市学生在寒风中列队欢迎领导慰问的事件,妇联的致歉信和校方的检讨书都得到了一部分网友的认可,你可从其中的应对方法中吸取一些经验。(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表述通畅,逻辑清楚;
(3)态度诚恳,认识深刻;
(4)不超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