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学生人学、企业招聘、公务员录用等多种体检标准中,均设置“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标准,将众多的“乙肝病源携带者”挡在入学和就业的门檻外,而且这部分人多达1.2亿。这种歧视不仅给“乙肝病源携带者”带来无尽痛苦,也给他们的家人造成了很大伤害。对此,有些人选择了默默承受,但也有人勇敢地站出来,采取各种方式抗议,个别极端者甚至以暴力反抗。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规定》对就业服务与管理、就业援助的相关制度都做了进一步完善。《规定》中要求用人单位的招工简章、招聘广告以及职业中介机构发布的就业信息都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源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规定》对此还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条款。
过去如果曾经因携带乙肝病源而在就业或入学过程中受阻,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颁布实施后,乙肝病源携带者可重新申请就业、报考和入学。
关于此案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乙肝歧视”,是社会歧视的一种。社会歧视是指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和群体因其某些先天或后天的特点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B.社会歧视不仅会使受歧视者难以获得与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机会,而且还会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和心理上产生负面的后果,甚至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犯罪和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C.社会歧视是一种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性的行动而加以消除
D.在社会政策领域内,社会问题应该是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社会状况,而社会政策就是用集体的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
E.社会政策行动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意义,但是客观上可以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